北京5
空气质量:

《历书》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丁,为清明,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,盖时当(气温上升,中国南部雾气少,北部风沙消失,空气通透性好),因此得名。
”清明节的得名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,时间在春分之后。这时冬天已去,春意盎然,天气晴朗,四野明净,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。

清明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5个节气,更是干支历辰月的起始;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(公历4月4-6日),太阳到达黄经15°时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,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℃以上,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,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。又名“三月节”或“踏青节“。

清明节的起源,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“基祭”之补。后来民间亦仿效,于此日祭祖扫墓,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。不管是中原地区,还是不少民族地区,都有清明扫墓踏青并列的传统。扫墓,原本是清明的前一天(或前三天)寒食的习俗,唐代以来逐渐合并于清明。才成了清明节的习俗。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。《清通礼》云:“岁,寒食及霜降节,拜扫圹茔,届期素服诣墓,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,周胝封树,剪除荆草,故称扫墓。

清明不仅是一个法定假日更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。
清明节要吃青的食物,《清嘉录》对青团有明确的解释:“市上卖青团熟藕,为祀先之品,皆可冷食”。 嫩艾、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,加入石灰蒸烂,漂去石灰水,揉入糯米粉中,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。青团子油绿如玉,糯韧绵软,清香扑鼻,吃起来甜而不腻,肥而不腴。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,正因为如此,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。
还有农村中有蒸制蒿饼的习俗。蒿饼类似江南的青团,颜色翠绿且带有植物清香,它是清明祭祖的食品之一。

清明节是中国唯一一个融合了‘节气’与‘节俗’的综合节日,是一个哀与乐并存,敬与畏同在的节日。清明节全家人外出扫墓,同时也得以远足踏青、亲近自然。中国人家族的故事和感情,就以这样一个看似悲凉实则温情的方式在延续。